為什麼叫做 "YB" 「懷博」?
(鍾耀斌)
用自己的名字建立品牌,一向被認為是冒險的做法,但經過深思熟慮後,我還是以此為名,有以下原因:
一.學習,由自己出發
廿一世紀開始,資訊大道已由廿世紀的發展階段,進入了成熟階段,知識量增加率速度驚人(1)。誰是知識的真正專家呢?沒有!我們可以憑
什麼作為依據和準繩去判斷呢?沒有(除了聖經外)!那麼為什麼我們不可以用自己的觀察(點)作為中心,去認識周圍的事物呢?這相信和
建構理論 (Constructivism) 的基本信念一脈相承。
在網絡的世界,人人可以是專家,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經歷出發,探知和探索周圍的世界。
二.甘於作承載者
YB可以解釋為Your Bus!建立一所「巴士學校」一直是我的理想(夢),我把自己定位為一種載體,它的功能是要把人帶到他們想到的地方,
但這並不是沒有方向地亂闖,目標和方向是「愛 · 學習」,也可以是「學習 · 愛」,這是上主創造我們時埋藏在我們內心的寶物,要我們去探索
和發掘。
三.需要不斷求進
YB讀起來是 “Why B?”,那麼,為什麼不是 A 呢?只有我們是 B 時,才覺知我們還有很多可改進的空間,這不用和人比較,但卻要和過去的自
己作比較,讓我們一同從B出發,邁向A的境界!
四.時時學,處處學(2)
YB譯作「懷博」,除了取其諧音的特色外,「懷博」這兩個字的組合,也正好與我建立網絡的宗旨和特色相配合,博物館是我為學生提供學習
內容的主要場地,請不要誤會,我所指的博物館並不單是有形的,用來收藏文物的建築物,它可泛指任何能展現大自然及人類文化與文明的場景。
我要和學生以及不同的人,一同擁抱(懷)博物館,因為我相信在課室以外,有更多值得學生學習,思考的空間,讓他們時時學,處處學,對全
方位學習樂此不疲!
你也願意成為我們的網絡成員嗎?請讓我們能跟你聯絡。
你也可透過電郵給我們一些鼓勵和意見,謝謝!
註:
在廿世紀九十年代,全世界每年出版圖書約有五十六萬冊,期刊六萬種,科技論文報告一百萬篇,專利報告三十萬種。(資料摘自楊國賜,台灣教育部社教司司長)。
http://www.tpml.edu.tw/TaipeiPublicLibrary/download/eresource/tplpub_periodical/articles/0902/090201.pdf)
陳德恒(2002)全方位學習 (http://www.edb.gov.hk/FileManager/TC/Content_3810/ref2.doc)